海天味业毛利率创下历年来新低,把压力留给了下半年?
来源:斑马消费 至少20年前,海天市面上还可以见到散装酱油,味业小朋友提溜着瓶子到街口小卖部打酱油也是毛利常见的事。 随着酱油由散装升级成瓶装,率创留由生抽老抽不分到品类精细化,下历下半价格也是年新年水涨船高,造就了一大批酱油富豪。低把 如今,压力酱油企业也开始焦虑起来:酱油是海天不是到顶了?以后怎么卖酱油? 摸到天花板? 多年之后,回想起酱油行业的味业高光时刻,应该很多人会记得,毛利2021年8月突破5000亿市值,率创留一举将美的下历下半、万科及中石化等一众各行业巨头甩在身后。年新年在它前面的低把消费品企业只有和。 “酱油茅”的俗名应运而生。不过,这种高光刹那间就云消雾散。资本市场从来更迭无常,以为主的“宁指数”渐渐涌上潮头,新能源概念热潮汹涌至今。 去年,海天味业的经营表现确实令外界大为震惊,收入增速首次跌至个位数,创下6年来新低。 对收入贡献6成以上的酱油业务上,虽然收入规模达到141.88亿元,但增速仅有8.82%,也是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。 这一年如公司所称,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,疫情、消费疲软以及原材料涨价等,企业面临复杂且充满考验的外部环境,挑战重重。 但这并不全面。 作为经营核心的酱油业务,自2017年收入同比增长16.59%之后,增长势头锐减。 数据显示,2018年至2020年,公司酱油收入从102.36亿元增至130.43亿元,收入增速从15.85%降至12.17%。同期,酱油销量从187.80万吨增至245.33万吨,销量增速从14.78%降至12.99%,2021年销量增速再降至8.44%。 销量和收入的增长,主要来自于公司渠道的进一步扩充,经销商队伍的进一步扩大。 外界只看到经销商规模从2018年4807家升至2020年的7051家,鲜为人知的是,同期单家经销商年贡献收入从339万元/年降至307万元,2021年微增至约316万元/年。 高端酱油的代表同样遭遇经销商经营效率的下滑。2017年-2021年,公司酱油收入从5.06亿元增至11.82亿元,销量从9.50万吨增至26.36万吨,经销商规模从约800家增至1791家,收入增速由37.17%大降至12.15%。 酱油真的卖不动了吗? 还是好生意吗? 2019年9月,万科郁亮在和媒体一次闲聊中说:看似不起眼的酱油背后其实是一门大生意,海天味业就是这个生意的主导者。 郁亮对房地产行业一直不太乐观。无论是2018年大喊活下去,还是白银时代和黑铁时代的转变,万科一贯居安思危。 在郁亮眼里,与周期深度捆绑的房地产生意,确实比不上无论贫富贵贱都要吃酱油的生意。 就靠卖酱油,海天味业实控人庞康积累了巨额财富,成为调味品行业的富豪之一,在2022年位列胡润富豪榜第67位。 不过,郁亮说酱油是好生意,只是行外人士的主观判断。实际上,中国酱油行业发展格局,已经在悄然变化。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国内酱油产量2015年达到1011.9万吨的高峰后,逐年回落,去年产量仅788.15万吨。同时,国内人均酱油需求量从2015年的7.28千克降至2020年的4.86千克。 据平安证券研报,自2016年以来,国内酱油行业零售额增速均低于10%。 从吃少、吃精到吃好,消费理念迭代与变化,对酱油产品的需求近乎腰斩。于是,海天味业不能靠早期出圈的草菇酱油等大单品继续收割用户。酱油行业里,衍生出更加细分的产品。 酱油的花样越来越多,零添加、减盐、原酿、提鲜、儿童酱油、蒸鱼豉油、面条鲜等层出不穷。为了多卖点酱油,各公司使出浑身解数。 庞康曾经为企业设立一个宏大愿景:有人烟处,必有海天。如今,拥有7000家以上经销商网络,已对国内地市级及县城市场完成100%覆盖。 酱油真的还香吗?未必。 以海天味业为例,酱油业务毛利率从2018年的50.55%降至2021年的42.91%;公司整体毛利率在2021年降至38.66%,2022年上半年,再降至36.63%,创下历年来新低。 2021年四季度,原材料上涨已让企业熬不下去,公司果断对酱油、蚝油和酱料等部分产品出厂价上涨3%至7%,但提价速度没有跟上成本上涨。去年,大豆、包材等价格上扬,公司直接材料同比增长18.17%,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6.3%。 这给公司带来较大的业绩压力,以至于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.36%,到第二季度才扭转这一颓势。 更大的压力在于,餐饮渠道遭遇重创,这可是海天的半壁江山。疫情冲击之下,2021年国内餐饮行业收入46895亿元,相比2019年的46721亿元几乎没有增长。 在疫情及原材料上涨、消费疲态之下,去年,控股子公司美味鲜收入46.18亿元,同比减少7.24%。 各找出路 酱油消费需求减少,进一步刺激了调味品企业在存量市场找增量。高端化,成为了主要手段。 千禾味业推出售价近50元一瓶的有机酱油,海天味业、李锦记等也推出30元以上售价的酱油产品。 很多企业开始放大酱油的健康卖点,比如,行业新势力口味全,在资本加持之下,推出0添加、非日晒的酵素“活酱油”产品;海天推出“留鲜瓶”、六月鲜推出轻盐系列、太太乐的减盐系列等,高端赛道同样炮火连天。 增长的焦虑,转化成了调味品企业多元化的动力。 早在2014年,海天味业就通过并购开平广中皇食品,进入腐乳行业;2017年收购镇江丹和醋业;2019年收购合肥燕庄,介入芝麻油领域。这些布局,在当时看来,只是对调味品品类矩阵的完善和补充。 到了2020年,公司业绩焦虑泛起,品类扩充多多益善。当年8月推出4款火锅底料,涉足颐海国际、主导的沸腾生意。 当时的火锅底料市场规模已有249亿元,且呈双位数增长。民生证券研报认为,火锅底料处于成长初期,呈现高景气度、低渗透率等特征。 2020年,颐海国际的53.59亿元、天味食品的23.65亿元。海天味业未明确来自火锅底料收入规模,但“其他收入”占公司总收入5.09%。 继火锅底料之后,公司先后推出中式复合调味料、油司令系列食用油、地理印记系列大米,在粮油板块发力,让粮油巨头虎躯一震。 不仅如此,海天似乎没有为自己设定业务探索的下限,继去年推出爱果者苹果醋饮料后,今年已在海天美味馆小程序上架喜悦满满胡萝卜发酵果蔬汁。 相比海天搞副业热热闹闹,酱油老二中炬高新运气就没那么好了。 受宝能系流动性危机、控股股东中山润田的债务纠纷波及,70亿定增停滞不前,实控人姚振华自身难保,这笔号称调味品行业最大一次定增案暂时没有明确时间表;与此同时,二股东火炬集团此前已联手鼎晖系增持股份,觊觎控股之位。在2021年,公司迎来上市以来收入、归母净利润双降的局面。 千禾味业并未有什么改善经营大幅动作,除了坚定不移大扩产能,实控人伍超群累计套现近11亿元,早已深受外界诟病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RCEP红利持续释放 助力企业轻装前行
- 招商策略:一季度盈利中枢继续下探 资源品、医药等增速领先
- 大变脸!多家公司下修业绩,原因都是它?
- 疫情下的上海进出口业务:慢下来的远洋轮,住办公楼的银行人
- 服贸观止|2022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:北京顺义·首都产业金融中心理财规模超1万亿元
- 特大跨国网络电诈集团被摧毁,神秘金主浮出水面
- 康师傅老坛酸菜面带着文件重新上架 效应多大?
- 上海:同心抗疫 坚持“动态清零”总方针不动摇
- 四川、重庆银保监局齐唱“双城记”,共建“经济圈”
- 蕉下低调赴港上市 近6亿元投向营销产品力到底如何?
- 外交部敦促美方个别官员摒弃冷战思维
- 马斯克拟430亿美元收购Twitter 特斯拉投资者先慌了
- “说过很多次了,你们这是在玩火”
- 四川发改委针对虚拟货币“挖矿”加大整治力度,实施差别用电
- 温氏股份去年净亏134亿元 合作农户总数量4.54万户
- 抗疫打击全球贸易?这账算不到中国头上
- 日本宇航研发机构宣布放弃月球探测器“好客”登月计划
- 衣物护理有依据 家电行业首个“衣物护理机”性能标准正式实施
- 中信证券:降准落地但幅度略低于预期 宽松政策需等待更强催化和更适宜窗口期
- 小摩CEO:美联储“诱发”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上升
- 搜索
-